2011年,为实现对整体资金的全局可视、统一调度和高效运营,江苏交控成立江苏交控财务公司,进一步降低整体财务成本和交易成本,有效防范控制财务风险,为公司战略决策和产业扩张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。
构建“金融枢纽”,知易行难。江苏交控财务公司在资金集中管理的过程中,一度面临流动性管控难、系统支撑不足、风控手段滞后等现实挑战。“不仅要保障资金安全,还要提升运营效率、挖掘资金价值,‘内部银行’管的不是钱,而是激活整个组织的动能。”江苏交控财务公司副总经理王剑如是说。为最大程度发挥出推动江苏交控稳健、持续、高效发展的协同效应,江苏交控财务公司紧密围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部署,深耕比较优势领域,以主体业务全面线上化、TMS2.0核心业务系统迭代升级和智能资金管理平台建设为抓手,推动资金管理效能与服务效益双提升。
强结算:一场从“传统”到“智能”的效率变革。结算业务是财务公司服务集团的“第一窗口”,也是检验公司运营效能的关键标尺。过去,江苏交控财务公司虽已实现集中结算,但部分业务仍存在较多人工处理环节,流程冗长、效率有限。2023年起,公司全面推进结算业务线上化,持续完善资金结算“总账支付”“企业自付”等支付模式,实现“7×12小时”不间断服务,结算资金“随提秒付”,年结算业务量突破58万笔、金额达1.86万亿元,集中支付结算比、结算规模得到了“双提高”。更关键的是,江苏交控财务公司加快实施资金结算RPA自动化管理,不断优化省内路网管理费、统筹发展费等13类统一托收划付业务,打造出高度自动化的“支付工厂”。所谓“RPA”,就是以软件机器人及人工智能为基础,自动执行那些原本需要人在电脑上手动进行的、重复性高、规则明确的操作任务,例如实现通行费自动拆账、小额代理支付不落地处理。2024年11月,江苏交控财务公司实现了托收业务全面线上化,结算效率再度跃升,真正实现了结算业务从“人员奔波”到“数据奔腾”的转变。
优系统:一次从“孤立”到“协同”的科技赋能。系统是现代财务公司的“中枢神经”。传统的财资管理系统(TMS 1.0)能够实现基本的资金收付、账户管理、银企直联等功能,解决了“看得见”资金的问题,但各功能模块相对独立,数据价值未被深度挖掘。江苏交控财务公司以TMS2.0系统升级为契机,对结算、预算、信贷、风险等模块进行全面重构,推动业务线上化率在2025年6月达到93.5%,自营与委贷业务100%线上办理,基本实现各类金融业务全覆盖和服务客户全覆盖。“我们不仅要业务上线,更要数据上线、风控上线、服务上线。”项目负责人季学标介绍。系统的高耦合与高集成,使得江苏交控财务公司不仅能高效处理业务,更能实现对资金流向、客户行为、风险指标的实时感知与智能响应,科技真正成为金融生产力的核心引擎。
建平台:一座从“可视”到“可控”的安全堤坝。在效率与功能双提升的基础上,江苏交控财务公司进一步打造智能资金管理平台,落地BI智能化可视大屏,系统化呈现资金、结算、融资、风险等相关信息,实现账户管理、资金集中、结算支付等资金运营全过程可视及在线链路可溯,助力集团及时直观地掌握资金流量流向等管控指标。对于成熟的资金管理平台来说,“可视”解决了“是否能看到风险”的问题,“可控”更关心“能否阻止风险”的问题。江苏交控财务公司在集团的统筹领导下,深入贯彻“集团司库体系+江苏交控财务公司”的协同机制,结合前期智能资金管理平台的构建经验,开发账户管理、资金集中、资金结算、资金预算、债务融资、风险预警、决策分析等12项功能模块,助力集团初步构建起“穿透可视、风险可预警、调度可协同”的司库管理体系,为集团资金安全与高效运营筑牢数字屏障。
从“支付工厂”的高效运转,到“中枢神经”的系统协同,再到“智能堤坝”的安全可控,江苏交控财务公司以“金融枢纽”的战略定位,探索将内部银行的传统功能,升华为驱动江苏交控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引擎,而这正是国企深化改革在金融领域的生动写照。